哈佛大學針對五千多名美國空服員進行研究發現,空服員罹患某些癌症,如乳癌、黑色素瘤皮膚癌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高於平均一般人,超過15%表示曾確診罹患癌症。研究人員認為,這可能是晝夜節律紊亂、睡眠被剝奪,以及居家vs工作時間不規律等因素所導致。
而且,「由於這個職業族群體重超標和吸菸的比例很低,這項結果令人震驚,」研究人員莫朵柯維琪(Irina Mordukhovich)表示。在飛機上工作經常接觸已知和可能的致癌物,包括太空的宇宙輻射、晝夜節律紊亂和可能的化學汙染物。
美國空服員罹癌率高於一般人
國人自1990年代起為求企業與個人的生存發展,比過往更頻繁當空中飛行族;更且自從全國改變作息為週休二日後,一般人熱衷出國旅行,國際機場已擴充到兩座航廈還是不敷所需,都是例證。
如何做個健康自保的空中頻繁旅行族,成為現代人必備的保健常識。
1.高空輻射很難避開,但至少你可以做防曬
坐在中央排或走道旁比坐靠窗好,皮膚科醫師指出。如果植牙劃位劃坐到窗邊,要多多關上窗簾。
如果你還是很擔心,防曬乳、防曬噴霧少不了,以評比全球景點出名的大型旅遊資訊網站Shermans Travel建議,上機前在臉、脖子和頸部兩側塗SPF15或以上的防曬霜,並且每隔全口重建2小時就補抹一次。
2.你一定要睡夠
如果預算可以,買貴一點、空間大一點的艙位,若荷包不允許,就要在買票與劃位時,找飛機上比較安靜的角落。最完美的位置是七排F座位,因為可以避開第一排的吵鬧嬰兒,又不至於與後面喧鬧的位置太近。
自體植牙,居然還有這種方式?在牙齒保存學下,「拔掉牙齒,植入植體」不再是唯一的方式。如果是「拔掉牙齒,植入牙齒」,有沒有覺得好像在講謎之音,但不用驚恐,真的有這種術式,我們稱作「自體植牙」或「轉植牙」。這是一個將不健康的臼齒拔除後,再移入健康智齒的手術,聽起來很簡單,其實技術層面還頗高,可能要打聽有沒有經驗老道的醫師會做(不是老醫師喔)!這是一種植牙以外的特別手法,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,所以不可太強求,經過評估後不適合的話,就選擇植牙。目前自體植牙的成功率,大約百分之70至90。
整齊的牙齒排列、形態與顏色對漂亮的笑容非常重要。全口植牙包含以矯正技術來改變牙齒與牙齦的排列與角度,可使臉型變的更好看,亦可以審美手術重建牙齦缺損,也可使用具有自然與美感顏色的假牙、貼瓷、或漂白重建牙齒的美麗外觀。
全口重建是將人工植牙骨整合。瑞典布蘭馬克博士在西元1965年,德國 ITI 團隊於一九七零年代發明鈦金屬骨整合技術並用於人工植牙至今約40年,簡單與具有完整科學基礎的全口重建治療模式,使得植牙成功率遠高於傳統假牙。由於全口植牙的使用可避免修牙齒做牙橋,防止牙槽骨的萎縮,增強活動假牙的穩定性,使得植牙治療成為今日與未來贗復牙科的主流。並進一步發展立即植牙,立即受力,一小時植牙與假牙完成的技術。門牙審美植牙是最具挑戰性、最困難也是當代植牙研究的焦點。
3.少吃與少喝點
吃太飽絕對睡不好,要節制口慾;另外,絕對不要喝含有咖啡因與酒精的飲料,會影響入睡。
4.多喝水
很多人全口植牙以為我的機票裡已付了餐點與飲料,不喝白不喝,就在飛機上猛點各種酒類「喝回本」。資深座艙長沈處長指出,這樣其實很不聰明,機上的酒沒有品質好到非喝不可的程度。
他透露,空服員之所以要在機上來來回回奉杯水給旅客,是一種不著痕跡的提醒; 多喝水,補充機上空氣太乾燥的缺失,並且間接促進旅客喝了水之後,會起身走動上廁所,不致於一直坐在位子上,不利健康。
5.多在機上走動
有些人在地面時,瘋狂爭取時間忙碌,想說上機後可以大睡到目的地,下機時卻發現雙腳下肢水腫,連鞋子都穿不上了。甚而有人得了經濟艙症候群,深靜脈栓塞與肺血栓,嚴重發作是會致命的。
因為機艙座位狹窄,不方便活動,加上機艙內的壓力變化大,若喝水量不足,下肢血流易黏稠、且循環不良,容易造成血液凝結、出現血栓。尤其是有靜脈曲張問題或三高慢性病人要記得常起身在機艙走動。王品創辦人戴勝益更且一找到空間就做伸展操,在飛機上也活跳跳。